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主 页    机构设置    检察动态    检务公开    队伍建设    图片新闻    检察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赵如意:检察人生的光影叙事
时间:2025-11-06  作者:  新闻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字号: | |

金秋十月,重阳登高。在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一位老者正用镜头定格草原的壮美,用笔墨书写信仰的传承,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原副厅级检察员、二级高级检察官赵如意,这位年逾古稀的蒙古族老党员,既是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也是内蒙古检察机关退休干部的楷模。

革命血脉

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1950年,赵如意出生在土默特左旗一个革命家庭,父亲赵诚1925年投身革命,后任内蒙古自治区高级法院院长;母亲云兰曾在延安保育院工作,是一位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坚强女性。

“父亲的书架上既有《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也有鲁迅文集和苏联摄影等资料,母亲也时常在家中吟唱《黄河大合唱》。”赵如意回忆道。童年时,父亲办公桌玻璃板下泛黄的报纸上,一张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乌兰夫视察牧区的照片,点燃了他对影像记录生活的热爱。

“革命者要胸怀大局、注重细节,这就像摄影构图要平衡主次一样。”8岁时听父亲摆弄相机时讲解摄影技巧,成为赵如意难忘的记忆,父亲的这句话,也成了赵如意的座右铭。10岁那年,母亲将一台“卓尔基”相机交到赵如意手中。此后,从全家福、战友留念照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的纪实照片,赵如意相机不离手,留下了许多珍贵影像。

上山下乡时,赵如意在牧区经历了艰苦磨炼,拉近了与牧民的距离。正是这段特殊经历,让他决心将牧民生活摄入镜头,用胶片展现草原变迁。

20世纪80年代,他有段时间跟随乌兰夫进行其回忆录的记录工作。一次,乌兰夫在飞机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领导谈笑风生,神态生动自然,赵如意及时抓住这一瞬间,将乌兰夫回家乡的喜悦真实地呈现出来。这幅《乌兰夫在飞机上》的摄影作品发表在多家报刊上,成为内蒙古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检察岁月

忠诚履职的法治担当

1968年10月,年仅18岁的赵如意到巴彦淖尔盟(现为巴彦淖尔市)插队,33年后的2001年,同样是10月,经过系统学习后的他,以巴彦淖尔盟检察院检察长的身份走马上任。

插队生活让赵如意的青春岁月定格在那片茫茫的草地,也铸就了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为民情怀。从检后,他始终坚持法律有尺度、司法有温度。面对来访群众,他从不摆架子。“群众有事儿,一把推开我办公室的门是常事。”赵如意坦言。

遇到一脸怒气的信访群众,赵如意始终温言好语,泡上一杯茶水,搬过一把椅子,协调相关部门人员现场办公。对远道而来的信访群众,赵如意不仅耐心倾听牧民反映情况,还不忘叮嘱干警:“今天不管吃好吃坏,都要招待好群众,吃完饭再送回家。”

作为巴彦淖尔检察机关的“领头羊”,赵如意曾参与办理多起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在办理一起特大非法集资案时,赵如意创新运用犯罪现场摄影技术,通过图像还原重构资金流向,为办案提供了关键证据支撑;在办理一起牧区草场纠纷案时,他引入航拍影像作为争议草场的确权依据,推动矛盾纠纷圆满化解,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2003年,赵如意办理一起厅级干部贪腐案时,在犯罪嫌疑人办公室发现了其私藏的大量摄影作品。他没有急于审讯,而是以摄影爱好者身份与犯罪嫌疑人谈艺术、论人生,最终以“艺术本应净化心灵,若沦为权钱附庸,便是对美的亵渎”的一席话,触动了对方的良知,促使其主动交代问题。这一办案策略,被干警们称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的典范。

“那时候也有重大案件,群体访的也不少。我是从牧区摸爬滚打出来的,深知牧民在想什么,只要把话说到群众心坎上、把事办得公道正派、把法说得清楚明白,就不会出现矛盾激化现象。”赵如意如是说。正是这种深厚的基层情结,让他在办案中做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办案之余,赵如意从未放下手中的相机。在干警眼中,这位检察长不仅是业务上的领路人,更是一位用镜头传递温度的文化使者。赵如意常对干警说:“办案要看细节,摄影也要抓细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很可能就是破案的关键,也可能是打动人心的瞬间。”在他的影响下,巴彦淖尔检察机关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更多人拿起毛笔、画纸、相机,艺术化展示检察工作场景,这些作品经精心策划后悄然上墙,让原本严肃的办公环境多了些人情味,也让“为民司法”理念以更直观的方式浸润人心。

银发生辉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退休后,赵如意积极参与北疆文化建设,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投身于弘扬延安精神、讲述内蒙古骑兵部队辉煌历程和党的民族政策的事业中,用镜头定格历史,用画笔描绘未来。他的作品中深深蕴含着对蒙古马精神的颂歌、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北疆文化的深情厚谊。

正是源于少年时对摄影的爱好,退休后,摄影成为他的新使命。一次,他发着高烧冲进雪原抢拍《雪蹄逸绝》,该作品入选国际摄影展,并斩获全国检察机关摄影一等奖。他经常深入草原腹地,拍摄的《草原狂飙》获挪威艺术国际影展金奖,作品《万马奔腾》在美国时代广场大屏上亮相,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北疆的文化自信。2020年,赵如意参与策划、编剧的纪录片《内蒙古骑兵》一经播出,热度持续攀升,该作品获评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摄影之外,赵如意重拾书法爱好,每天坚持临帖两小时,真草隶篆兼修,尤以小楷见长。“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检察生涯清廉自律的回望。”在书写完《爱莲说》后,他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他以书法传播红色文化,为革命纪念活动书写条幅匾额百余幅,深入乡村、牧区、企业开展公益书法讲座,赠送作品上千件。每年腊月,他都主动参与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举办的“检察书家送春联”活动,为干警们送上新春祝福。

2024年12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举行,赵如意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退休干部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全体内蒙古检察人。”他深情地说道。

快门按下的不仅是瞬间,更是历史;笔墨书写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信仰。从检察长到艺术家,从胶片时代到数字纪元,赵如意一直坚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他书房里挂着60多年前的一张全家福,下面放着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奖章,这新旧交融的时空对话,正是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代际相传的生动注脚。

 
 本院动态  
·巴彦淖尔市检察机关一名同志荣...
·市检察院开展全市检察机关政府...
·联训淬火练精兵 考核验收促提升
·集思广益“把脉会诊” 聚力打磨...
·守牢“安全线” 严把“节前关”...
·守护质量安全 筑牢民生防线 巴...
·北疆蒙芽·鸿雁未检丨检察长讲...
·精准抗诉促再审改判,司法为民...
 检务公开  
·涉嫌受贿!杨易等4名干部被决定...
·李键等5人被决定逮捕
·两部门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
·最高检发布6件检察技术支持公益...
·内蒙古1名干部接受审查调查!
·最高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司...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废止《最高...
·涉嫌受贿!杨一中等3名干部被决...
专题专栏
接受监督
 检察实务  
·知识产权宣传周丨巴彦淖尔市人...
·巴彦淖尔市检察院举办深入贯彻...
·联动“益路行”,共筑食药安全...
·研判分析明思路 强化督导抓落实...
·锚定目标谋新篇 凝心聚力提质效...
·强认识 抓落实 促提升——巴彦...
·市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 强...
·晾晒比拼述成绩 互学互鉴共提升...
 友情链接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巴彦淖尔市人民检察院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金川大道巴彦淖尔市人民检察院 邮编:015000 服务电话:12309
技术支持:正义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