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在乌拉特后旗的牧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论草原多辽阔,只要你需要帮助,宝音就会来到你身边。”
牧民口中的宝音叫宝音德力格尔,是乌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镇派出所教导员。从警27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辖区土地,他的事迹传遍了广阔草原。
他被称为中国“管得最宽”的片警,也被牧民亲切地称为“赛因察戈答”,先后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等荣誉。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宝音德力格尔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表彰。

宝音德力格尔(右一)在走访牧民
一张手绘“宝音图”
架起联通党心民心的连心桥
每月坚持下辖区20天以上,全年深入基层260多天,总计走访居民19万人次,骑坏了9辆摩托车,每年行程6万公里,累计行程16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40圈……这些数字背后是宝音德力格尔对这片土地和各族群众深沉的爱。在辽阔的乌拉特草原深处,宝音德力格尔骑着摩托车、肩披毛褡裢,常年奔波在1672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他管辖的责任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人口分散,户籍人口8000多人。辖区的地形比较复杂,难走的地方连摩托车也进不去。1998年秋天,刚刚从警一年多的宝音德力格尔一个人下乡入户途中,在沙尘暴中迷了路,“当时能见度很低,分不清方向,我在荒野中迷失了将近两天。”迷路这段经历让宝音德力格尔明白,必须尽快找出一条熟悉辖区的路子,于是他开始绘制辖区的联络“地图”。没有先进的制图工具,他就采取笨办法,每到一户牧民家,就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下大致方位,以公路为主干绘制两侧牧民的居住图。他花费了近10年时间,最终绘成“宝音图”。这是一幅覆盖1672平方公里戈壁草原的大图。2009年宝音地图被录入巴彦淖尔市警务平台,成为警务信息和人口管理服务的重要参考。这张凝聚宝音德力格尔心血的地图,不仅方便了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为他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成了促进辖区民族团结、连接政府与各族群众之间的桥梁。
一颗拳拳为民心
装满边境群众的冷暖安危
“牧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牧民”,宝音德力格尔这样形容自己和当地牧民的关系。宝音德力格尔帮助牧民抓驼绒

在27年的基层工作中,宝音德力格尔和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资助过50多名孤寡老人和各族困难群众,收养过3名困难家庭儿童,资助了10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累计个人资助超过30万元。
他曾有过遍访辖区居民群众,只为帮助外地群众找回失散多年的亲人的曲折经历;还曾经有过只身与逃犯斗智斗勇,最终将其成功抓获的惊险经历。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我们的贴心人”。
宝音德力格尔有3部手机,建立了30个微信群,总人数达到了7000多人,覆盖900多户群众,一天24小时开机,365天随时待命,20多年来从没换过手机号。宝音给每个嘎查建立了2个群,1个公务群、1个牧民群。“公务群”主要用来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传递党的声音;“牧民群”则是为了及时了解民情,掌握舆情。微信群是牧民和党的连心群,更是宝音收集民情民意,及时发现调解社会矛盾、守边戍边的前沿哨所。凭着对情况的熟悉和基层群众对他的信任,宝音德力格尔一次次耐心为牧民做好政策解读。
牧区交通不便,为了方便牧民,宝音德力格尔特意在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邮局申请了专属邮箱48号。每当牧民需要代收书信快递、邮购药品物品、收取报刊杂志的时候,他们留下的收货地址都是48号邮箱。20多年来,48号邮箱早已成了牧民们心中固定的地址,也是乌拉特后旗利用率最高最繁忙的邮箱。大家都说,在牧区就没有宝音送不到的邮件。现在48号邮箱已经由1个邮箱变成了50个,它们分布在乌拉特后旗各处,继续演绎着一个个真情感人的故事。
一支志愿服务队
守护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宝音德力格尔生长在牧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困,父亲因病早逝,母亲独自拉扯8个孩子。他说,“我是靠邻居接济、吃百家饭长大的,家乡的牧民对我有养育之恩,都是我的亲人。”从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开始,他就下定决心,要用一生去守护草原和牧民的安宁。

宝音德力格尔(右二)到牧民家走访
从警至今,宝音德力格尔共调解民事案件583起,查处治安案件165起。侦破刑事案件6起,为保护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7年,宝音德力格尔发起成立了乌拉特后旗宝音志愿服务协会,他承担了3万元的注册费用。协会迅速发展壮大,吸引了来自各地的189名成员,共同参与了1586场次的公益活动,涵盖文艺演出、法律宣传、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累计参与人数达到数千人,捐款捐物价值数十万元,成为促进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其中,“宝音公益林”项目尤为瞩目。“公益林”从发起至今,已累计种植树苗11.2万余株,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二代身份证”的换发对于边远大山中的牧民有不少难处。宝音走家串户,发放宣传材料,还设计了“二代身份证催办通知单”,申请了电子邮箱,编写手机短信向牧民进行提示,并用自己有限的工资帮助60岁以上和特困的牧民办理二代身份证。在他的办公室里,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排排厚厚的档案。无论是否人户分离,都全部采集了人口相片和联系方式,集中打印成册,基本情况一览无余。
这样动人的故事不胜枚举,它们如细雨般悄无声息地讲述着宝音德力格尔同志为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以戈壁大地作纸,以无私奉献、真诚服务为笔,宝音德力格尔将促进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诗篇书写在乌拉特后旗这片广袤土地上。2018年,以宝音德力格尔为原型创作的电影《片警宝音》被国家电影局列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9部重点影片之一,生动讲述他为各族群众竭诚服务,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当作自己的职责,维护边疆治安稳定的感人故事。2023年5月,《片警宝音》获得第十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奖。
“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既要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安宁的职责使命,也要肩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的重任,成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使者。”宝音德力格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