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主 页    机构设置    检察动态    检务公开    队伍建设    图片新闻    检察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何志尉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时间:2024-05-1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何志尉,男,1945年4月生,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王家源村“儿童之家”辅导教师。何志尉在乡间教书40年,退休后又毅然选择重返讲台,成为辅导教师,用生命践行“教书育人一辈子”的承诺。何志尉曾荣获“浙江好人”等荣誉。

挑起辅导教师的担子

2010年,王家源村的两名退休教师何志尉和余樟润都认为,那些留在老家的孩子,个个都是聪明的,只是父母不在身边,没人辅导,才荒废了功课。于是,他们创办了“儿童之家”,为村里的孩子辅导功课。起初,“儿童之家”就设在村里的大会堂。2012年,新建的村委大楼落成,村“两委”将一楼朝南的大房间布置成儿童教室,供“儿童之家”使用。

一个讲台,五排桌椅。2017年,余老师病重,72岁的何志尉挑起了辅导员的重担。此时,学生人数已从最初的3人扩展到20人,范围遍及村里所有的小学生。上任之初,何志尉就提出了三个“梦”,贴在教室墙上: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这是他对王家源村乡村少年的期望。

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

王家源村有1700多年历史,历史文脉悠久,下辖三个自然村:塔心、丰源、王家。何志尉家住在海拔400多米的塔心自然村,离村“两委”所在地的王家源村有4公里多,而且都是山路。20多个孩子,也分散在三个自然村。要想辅导好他们,何志尉想到了他从教四十年的法宝:家访。

“儿童之家”是每周六早上8点到下午3点上课。但何志尉通常是夏天早上5点、冬天早上6点,就打着手电筒从家里出发,顺道挨个去学生家里走访。他的早饭是事先垫点冷泡饭,或者下山后买一包方便面。每个学生的家,他一学期要去好几趟,和家长面对面聊一聊,效果就是和打电话不一样。中午,孩子们喜欢吃方便面,何志尉给他们泡好面。小孩子一热起来经常会脱衣服,这时何志尉就会喊,“衣服不要脱掉太多”。下午辅导完成,护送孩子们安全到家,他再爬山回家。这一天来回要走8公里多路,碰到雨雪天气,山路更加难走。

每周五,是何志尉雷打不动的校访日。这一天,他要去5公里外的潭头中心小学。有时候他搭便车,有时候就走路,要走一个半小时。他去王家源村孩子就读的班级,向班主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每个孩子的优点缺点、行为表现,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以至于班主任老师惊奇地说:“你怎么都知道!”

让孩子养成好的品质

何志尉向“儿童之家”的孩子提出“四个最”的目标:行为表现最好、道德品质最高、身体长得最棒、学习成绩最优。“我和学校里的老师不一样。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我这里主要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品质。我每个星期都要把他们叫到身边,一个个谈话。让他们学会爱劳动,学会怎么做人,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行。”何志尉说。

在“儿童之家”,何志尉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农村有许多很深的水潭,夏季要注意防溺水。他经常带学生去水潭边现身说法,问大家:“你们说这个水潭有多深?你觉得你下去以后,还能上来吗?”家用电器、煤气的使用安全,12周岁以下不能单独骑车,这些点点滴滴,何志尉在课堂上都会讲到。“安全教育是一条底线,我从教四十多年,学生没有出过安全事故。”

何志尉经常说一句话:“我的话,孩子们还能听得进去。但要领会这里的深意,可能还要很多年后。我这么想,我教育到位了,你现在可能不理解,但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说与不说,肯定不一样。”除了每周的个别谈话,何志尉还向村委争取来一块宣传窗,展示班上的“星级学生”,张贴学生的作文、绘画,用来激励孩子们的上进心。有一位五年级学生,经何志尉的辅导,变得懂事起来,评上了“五星级”学生。何志尉将他的照片贴在宣传窗里,学生的爷爷特地跑来看,并感谢何志尉对孩子的辅导。对于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孩子,但做人好,很懂事,何志尉也会把他放在‘星级学生’里展示。比如有个叫王余文鑫的学生,他在家主动给太公洗脚,何志尉就表扬他有孝心,大家都像他一样就好了。

教学要有责任心

何志尉有四个女儿,都发展得不错,在千岛湖镇上买了房,她们争着邀请老人去住。“但我心里有责任。2017年,余老师生病了,村书记特地到我家,叫我来做辅导员。我答应了。当时我的女儿、老伴都不赞成。不过现在,我的女儿女婿都为我点赞,说爸爸你这么大年纪,还能够继续工作,是我们的榜样。我不为钱,也不为出名,我教了40年书,对学生有感情。退休后我每次走过学校门口,都在想,如果能重返讲台,和孩子们在一起,该有多好。”何志尉说,“我教给孩子们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责任。责任就是保质保量完成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学生的责任就是认认真真把书读好。”

冬去春来,“儿童之家”一个个孩子走了,有的毕业了,去读初中;有的被父母接到身边,在城里上学了。但何志尉的“放牛班”还在继续。越来越多高校学子受他的事迹激励,前往王家源村“儿童之家”支教,为乡村教育事业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责任编辑:郭雯 凌晨)


 
 本院动态  
·北疆蒙芽·鸿雁未检丨巴彦淖尔...
·赛场鏖战,锤炼精兵!巴彦淖尔...
·全区质量和知识产权工作督查组...
·时过半程 调度攻坚——全市检察...
·以法为盾 织密群众安全网 市检...
·仲夏走河套——自治区检察院调...
·巴彦淖尔市检察院成功举办全市...
·国际禁毒日丨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检务公开  
·内蒙古自治区“检察+工会”工...
·自治区检察院发布《行政检察工...
·深入帮扶点听民意解民忧 推进...
·“两高一部”发布依法惩治帮助...
·张强等4名干部被公诉
·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丨加强刑罚执...
·治安管理处罚法首次“大修”,...
·微普法丨一图看懂“三个规定”
专题专栏
接受监督
 检察实务  
·知识产权宣传周丨巴彦淖尔市人...
·巴彦淖尔市检察院举办深入贯彻...
·联动“益路行”,共筑食药安全...
·研判分析明思路 强化督导抓落实...
·锚定目标谋新篇 凝心聚力提质效...
·强认识 抓落实 促提升——巴彦...
·市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 强...
·晾晒比拼述成绩 互学互鉴共提升...
 友情链接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巴彦淖尔市人民检察院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金川大道巴彦淖尔市人民检察院 邮编:015000 服务电话:12309
技术支持:正义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